2023年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全文完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摘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要课题;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来源于社会、市场、资源环境、企业自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供大家参考。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摘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要课题;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来源于社会、市场、资源环境、企业自身等多重压力;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政策与区域壁垒、优化舆论环境将有效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关键词:民营经济、技术平台、现代企业制度、融资平台、政策与区域壁垒、舆论环境

  引言: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迅猛发展,通过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企业核心争力,提升管理水平,加大研发力度等措施,企业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也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2011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到我国GDP的50%以上;今年1月至4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35.1%,民间投资占57.7%;与2003到2007年平均值相比,政府投资占比下降了8.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加了22.5个百分点;此外,各省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杭州非公经济占全市GDP总额为64.5%;2009年广东民营经济占GDP比重更是从38.6%上升到42.8%;2011年上半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0.5%;2010年江苏省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的52.8%,等等;可见,民营企业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将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更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有关部门表示,民营经济在未来30年内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必须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着力解决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课题,使民营经济迸发出巨大活力,为我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正文:

  一、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来源

  尽管民营经济总规模不小,企业数量庞大,投资同比增加;但事实上,民营经济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性的成长阶段,面临加快发展与发展方式转换的双重压力;与此同时,各方面瓶颈日渐明显;究其瓶颈根源,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舆论压力;尽管社会对大型民营企业表现为褒奖,但是部分民营企业的不规范行为,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不规范行为,仍被媒体及社会舆论放大为“民族痛点”:偷税漏税、政府“保护伞”、环境污染、拖欠工资、富二代炫富、事故频发等负面新闻,以及社会对商人“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的传统的惯性判断,都将民营企业推向社会形象的边缘,严重地挫伤了企业主创造财富、贡献社会的积极性;二是市场环境压力;国际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出口业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沿海城市的“订单式”企业,在加工贸易、出口的传统经营方式上面临着转型的问题;此外,2011年9月的全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工作会议指出:民营经济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并不在“机制”而在于“体制”,即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无从谈起;主要原因为国有经济的势力太强,行政垄断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几乎所有高利润的、处于产业上游的或者资源性、要素性的行业都被国有大企业所把持,民营经济不仅空间逼仄,而且处处受制;

  三是资源环境的压力;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整体的资源环境压力非常巨大,现在不可能在这方面再给民营企业宽松的环境;资源、环境长期外部化的成本要慢慢地内部化,这对原本就高排放、高污染的民营企业来说,压力非同小可;社会成本内部化采取的方式,有资源价格调整、资源税收提高,现在还考虑开征环境税如碳税、硫税等,等等;可见,资源、环境的压力,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压力,更是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压力;四是民营经济自身的脆弱性;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尽管在不断提高,但整体看,创新意识淡薄,模仿、跟风仍是主要的做法;创新能力弱小、研发人员少、资金缺乏、员工素质偏低等等,这些都使民营企业处于脆弱状态;脆弱与企业大小无关;一些拥有自身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即使在危机状态下也能逆势而上;但我国多数民营企业是相当脆弱的,再加上上述重重压力,脆弱的民营企业无疑已经处于战略性存亡的境地;综上所述,推动民营经济脱离瓶颈跨越发展,不能单靠税费减免,设立管理机制、协调机制,而是从经济体制、社会舆论、政府职能等方面着手,在从根本上解决民营经济瓶颈问题的同时,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民营经济和谐发展;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五个建议

  1.搭建公共技术平台,促进民营经济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是推进民营企业创新产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转型升级能力的重要抓手之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支撑;自1990年以来,世界各国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美国政府实施国有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设立专项资金连续支持数据中心群的建设,并利用法律手段保障其信息畅通;英国政府则强调把进一步加强一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英国政府最优先任务;2005年国家科技部正式启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现如今上海、北京、重庆、江苏、浙江等地方科技平台建设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形成了初步体系,特别是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在本市及长三角区域已经形成了一定品牌;公共技术平台应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创业孵化、技术支持、社会化服务等服务和指导;同时加强技术研究机构、技术指导专家参与合作,共同推动民营经济快速转型与创新发展;把民营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与政府职能有机结合,参与行业的规划与公平竞争的维护,支持产业创新与企业转型;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重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积极搭建由政府扶持,实行企业化运作、市场化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上网建站、信息发布、产品展示、企业邮局、企业黄页和网上咨询等多种服务,逐步开展网上交易、网上博览会等活动,帮助企业经济高效地拓展国内外市场;鼓励各行业协会、行业商会和其他中介机构建立为民营经济服务的专业网站;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自己的网站;积极做好网络资源的整合,扩大信息服务面,增加信息服务量;

  二是优化科技创业服务平台的布局,增加科技创业孵化机构的数量;大力推进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培训指导中心等创业载体建设,吸引民营科技企业入驻;强化各类载体的孵化作用,集成信息、人才、融资担保、产权交易、技术转移等多元组合服务功能,提高吸纳创业企业的能力,推进滚动发展,使民众创业更加便捷,催生更多的民营企业;

  三是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题、社会广泛参与的技术服务平台;政府应支持建设依托产业集群、面向同类企业的公共技术中心、测试中心、研发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鼓励科研学院、高等院校、大企业与民营企业结成“产、学、研”一体化组织,发挥技术资源优势,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供技术诊断、分类指导服务,为民营企业中的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四、构建由政府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强对行业协会、行业商会等自律组织的统一规划、培育、指导和协调,有机整合各类协会、商会资源;以“入会自愿”为基本原则,以民间性、自律性、非营利性为基本要求,以沟通、组织协调为基本职能,广泛吸收民营企业入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为企业提供行业发展动态、产品价格预测、市场行情等商务信息和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

  此外,政府及相关机构应积极优化现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服务:一方面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对接;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集群所在地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延伸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能;

  2.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

  细数民营经济发展三十年,民企的数量、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有一部分企业成长为成熟的大型企业;然而,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未能以科学、现代的方式发展,自身的弊病日益暴露;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伴随着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自身的先天不足逐渐暴露出来: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不强、企业治理模式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有力的保障等等;尤其是民营企业中的家族企业,这种民营企业中最常见的企业形态,其制度也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福布斯中文版的定义与统计,截至2011年9月30日,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上市企业一共有2272家,1268家为民营企业,其中460家为家族企业,占民营上市企业总数的32.68%;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家族企业中30%能够传承到第二代,有10%能够“活”过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但在华人世界,可供参考的长寿财富家族企业却为数不多;究其原因,家族企业自身存在很大隐患:其一,组织机制障碍;企业主在处理企业内部各类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时往往进退两难;其二,人力资源的限制;家族企业对外来资源和活力具有一定排斥性,难以吸收外部人才,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其三,不科学决策导致失误;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主个人错误的决策所造成的损失难以弥补,此时,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就显得越发的重要;综上所诉,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真正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在实际经营中仍然保持业主制、合伙制的经营思路;这一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民营企业持续发展;传统的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帮助中小型民营企业突破瓶颈,协助家族企业成功转型,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民营经济整体素质;要使企业真正建立起以产权结构优化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既需要改善企业内部

  环境,也需要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第一,应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合理的制度,营造一个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与时俱进、因事而变的内部环境;首先,民营企业主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加社会责任感,实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企业主的经营意识、理财意识,是民营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关键;其次,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在坚持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要形成以共同治理为特征,制衡与效率相协调的治理模式;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真正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和企业管理的需要;第三,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行为,它在企业的作用过程中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企业不断自我完善的同时,需要政府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贯彻落实提供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企业治理提供政策法规保障;第二,应为企业创造一个靠市场机制选择管理者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宏观调控体系、完备的市场体系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建立等;可考虑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建立企业资本金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减轻企业自办的社会负担;培育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和规范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对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在融资、进出口等方面采取放宽措施等;另一方面,加快现代企业制度配套法律法规的立法步伐;结合公司法的实际应用状况,制订与公司法相配套的法规;如现有公司清理、变更和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国有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实施办法、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条例、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与部门行为规则、国有独资公司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控股公司条例、国家购买与转让股份管理办法等;

  3.成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鼓励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融资难是民营企业长期面临的困境;以深圳为例,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在:一是间接融资难,中小型民营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困难;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只好走上民间借贷的途径,其承担的利率通常在20%以上;二是直接融资难;我国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健全,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为广大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三是风险投资难;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风险投资较难实现;通过银行借贷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是民营企业常用的方式;但据调查,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为:超过4成中小企业未从银行获得贷款,超过6成中小企业目前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银行普遍认为,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和成本太高,因此不愿涉足;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缺少资金将导致一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创新科技的民营企业,无法进一步发展;其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不能只依赖银行,为民营企业搭建融资平台,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及相关机构与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来得以实现:一要解决企业自身问题,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和信用水平;二要导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大力发展民间金融;三要建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四完善与融资平台相匹配的信用担保平台;例如,可采用“地区式科技融资平台”的形式,鼓励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创新科研成果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地区式科技融资平台是指在以省或市为单位的固定区域范围内,建立针对科技型、先进型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从而

  实现科技和金融的有机结合;促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成长,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地区式科技融资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处于成长期和扩张期的科技型中小型民营企业,该融资平台的性质应该定位在官助民办上;与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稳定收入”的经营准则不同,该融资平台更加注重在风险可控制的条件下,追求高收益、高回报的特征;该融资平台的股东应该包括:一是政府资金,其主要作用是分担风险,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的进入;二是民间资本,这是该融资平台的投资主体,包括民营企业和机构投资者;科技融资平台作为区域性融资机构,其业务要体现为科技型中小型民营企业、先进的民营企业服务的特点: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为企业提供股权与债券相结合的多种融资工具;放宽贷款利率范围,创新收益方式,该融资平台的能力不在于回避风险,而在于找到与高风险匹配的高收益,将收益与企业发展挂钩;创新担保模式,从抵押、担保、信用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扩大抵押品范围;与创业投资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参照美国硅谷银行采取“投贷联盟”模式,为创投公司提供一定授信额度,创投公司旗下的高科技企业如需资金,可办理委托贷款,无需经过繁琐的审查;4.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打破各种政策限制和区域壁垒

  我国目前影响民营经济进入困难的“玻璃门”,主要集中在一些高回报率的垄断行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个别部门和地区保护主义仍然存在,只有国有经济不愿进入的或是新兴的领域,民营经济才比较容易进入;二是民营经济旧有投资领域的路径依赖,也阻碍了民营经济进入资源和机会有限的行业;三是管理体制上的冲突阻碍了民营经济的进入;民营企业的运行规律、管理方式,都与政府所习惯的国有企业体系不同,在项目管理上与经济主管部门的冲突往往会使其得不到项目;打破政策限制与区域壁垒,最根本的途径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改变目前的投资环境和投资体制,改革现在的项目审批制度,向更加市场化的投资体制转变;具体内容如下:其一,给予民营经济法律上的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贸易、财税扶持等方面待遇公平化;其二,深化垄断行业改革,逐步消除行政性壁垒,通过监管体制及监督方式改革、资本多元化的改造、可竞争性环节的分离,加快重点垄断行业的改革;其三,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环保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等领域建设;根据基础设施项目盈利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特许经营、公私合营、建设移交等方式,吸引民资投入;根据社会事业项目的公益性和市场化程度的不同,积极探索财政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5.制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推动和谐发展

  舆论环境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软环境之一;良好的舆论环境,可以给企业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可以成为激励鞭策企业成长的动力,可以当作监督规范企业行业的镜鉴和标尺;反之,恶劣的舆论环境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甚至可能陷企业于困境之中;毫无疑问,民营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的形成、传播及其影响,与人们的观念有直接的关系,为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应从如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政府部门向积极方面引导社会舆论;这首先要求各级领导打破思想和行为上的禁锢,客观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然后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制定的方针政策,宣传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其在促进地方

  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中所取得的成绩等;二是各界媒体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宣传民营经济队伍中涌现出的敢于投资、善于投资的新人新事和成功经验,宣传和表彰敬业守法、贡献突出的民营业主,宣传勤劳致富光荣,减少负面报道,推动全社会对民营企业主的理解、尊重,及对其劳动和贡献的肯定;三是进一步加强各界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加大对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损害民营业主合法权益的重大、典型案件的公开曝光力度,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查处重大、典型案件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扶正压邪,扩大教育和震慑效果;

推荐访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 建议